皇帝喝茶自然是不用给钱的,天下都是他的,何必多此一举。由地方政府比如云南普洱府等来统筹安排贡茶事宜,心情激动的地方官员丝毫不敢怠慢。普洱茶成为贡茶,相当于皇帝帮所在地区打了一个天大的广告。隨之而来的,是一场历史茶事兴盛的开始。扬了名又赚了银子。至于朝廷那些王公大臣们以及权贵们则需要自己花银子了。自己掏腰包也要去追皇帝喜欢的品味与喜好,好与皇权保持不远的政治心理准备。既然皇帝喜欢上了普洱茶,做臣子的自然不甘落后。”皇帝喜欢什么我们就该喜欢什么,这是做奴才的本份“。这样崇主的奴才心理。在中国历史上向来不新鲜。如果那个皇帝喜欢红色,全国上下一定是一遍红彤彤的景像。清朝皇帝喜欢上了普洱茶,顿时,京城刮起了一股高贵流行的风潮。品饮普洱茶成为清王朝极为风雅的时尚。同时,也把这一边的云南人给忙坏了。聪明的石屏汉族人看到了“钱途”,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成千上万的人纷纷向茶山奔涌而去,其热情与狂热程度不亚于美国的淘金风潮。云南南部的荒山野岭一下热闹了起来,成立了许许多多的茶叶商号。经营着通向京城的茶叶贸易。地方政府也没闲着,忙于修茶路,在原始森林中修了一条五尺宽的石坂路,在那个时期绝对算得上“高速公路”。同时也忙于茶税的收缴与相关茶事的管理。直至今天,易武那个地方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制茶人的后代石屏人,你若不信,去号级老牌号家里访问一下。制茶后辈们已传了好几代人,就连说话的口音都没变。所以说,以商号为尾名是有历史根基的,有渊源可寻。号字辈是最老字号的普洱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