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进一步说明,普洱茶的滋味结构变化中,若缺少了湿气,是无法进行完整的后发酵,在「高湿度」下,茶叶会产生白酶菌(曲霉菌的一种),此时的茶正在进行发酵,茶面会变得灰暗,茶体变得松软,茶汤浑浊不明,汤色由绿转黄变褐红,这是由于茶黄素氧化转茶红素及茶褐素之故。而儿茶素在这时候会大量降解、氧化,醣类由多糖的大分子往单糖的小分子变化,茶汤喝起来沙沙的,但苦涩及菁味变少,四、五泡过后,茶汤变亮,口感也会变甜,此时的普洱茶,我们可称为「发酵阶段」。而茶叶在「高温」下,则会产生黄酶菌,茶体会慢慢变硬,表面渐渐产生油光,茶汤变明亮,甜味在前几泡就会更集中,茶叶也会变得更有陈香味,此阶段的普洱茶,称之「陈化作用」,而普洱茶在经过了至少一个完整的「发酵」,及「陈化」后,口感滋味就会往前迈一步变得更为甘醇顺口,如果觉得不足,再放一个周期,茶就会变得更好,一旦对现况满意时,就要反向思维,迟延发酵及陈化的速度,如此,才能享受到喝普洱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