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普洱茶的文字记录只散见于一些文人的风物文章里直到清代才有阮福的一篇小文《普洱茶记》为普洱茶命名,尽管我们很难系统地去学习普洱茶的历史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普洱茶的研究与探索普洱茶得名于明代,盛于十八世纪的清代中叶,并在这个时期登上中国名茶的文化殿堂,繁荣百年之久。皇室把普洱茶作为宝贝,赠送给外国使节,以显示皇恩和炫耀天朝地大物博。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以补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的名义派出以马喝尔尼勋和副使斯当东爵士为首的800多人的使团访问大清帝国
乾隆帝在承德避山庄万树园宴待英国使节团,并按照惯例在接见后赠送了大批礼物,以显示天朝的富有和恩德。在所赐礼物中,就有普洱茶,其中有普洱女儿茶、圆茶、普洱茶膏等,由此可见普洱茶在清朝芸芸贡茶中的地位。
在社会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的古代,云南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距离感,被普洱茶打破。全国各地的商贾汇集普洱,通过当时密密麻麻的交通网,夜以继日地将普洱茶及云南特产运输到各地。代表和象征着传统中国至高无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优越地位之一的茶瓷丝三位一体的“茶”得到空前发展公元1799年,湾人型偶写《滇海虞衡志》付提到普卷。时提到普洱茶,这时的普洱茶已是名重天下,普洱茶所属六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的一种盛况了。
当时的普洱府城,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发达,清政府在城中设有茶局,专办茶引茶税及督办贡茶等事物。每年三千担的交易量,吸引着来自陕西、山西、两广、四川、江西、两湖,以及石屏、腾越、下关、玉溪、通海、思茅等地的茶商纷纷在普洱府署宁洱城建立茶庄和商业会馆,对普洱茶进行收购、加工、精致、包装、运输等业务。现存的百年普洱号级茶缩短了我们与时空的距离感,让那段书本上的辉煌过往变得立体、生动、有温度。温杯、温盏,那逝去的时光泛起丝丝白雾缠绵于茶汤表面,这杯茶便是岁月留下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