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含梗量的历史由来
对于喝惯了绿茶、尤其是名优绿茶的茶友们来说,茶梗的存在是不被待见的,会被理解成是茶叶品质较差的表现。而在普洱茶感官审评的标准中,二级普洱茶会含有少量嫩梗,四、六、八级的普洱茶中,含梗量会依次递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历史上,主要销往东南亚、西藏以及新疆等地区的普洱茶,在原料的采摘标准方面要求较低,通常以一芽三四叶为主,含有一定量的茶梗和粗老叶。但恰恰因为这些茶梗的存在,使得普洱茶在后期存放的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变化。
茶梗也分老梗和嫩梗
老梗,就是木化严重的梗条,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细小的木条,鲜叶采摘的时候比较硬,粗老茶叶压制的砖茶中常见。
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多以高脂肉食为主,粗茶中的纤维素能助其消化,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普洱茶用料也越来越嫩了,但还是有一小部分茶友喜爱老梗茶。
普洱茶的嫩梗也好区分,经常留意叶底的人就能轻易看出茶梗是嫩梗还是老梗。
因为嫩叶的茶梗也比小叶种醒目,再加上大树茶树龄年久,根深繁盛,吸收的营养物质丰富,茶叶持嫩度高,茶梗就显得尤为粗长。
如果颜色没有太大差异,肉眼看不出来,可以用手去捏一捏。嫩梗是嫩黄柔软的,用力捏会有果胶粘手,但老梗就显得生硬扎手。
茶梗所具备的物质基础
茶梗作为鲜叶的营养传导器官,含有较高的糖分,所以在拼配普洱茶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放入茶梗。国家对于黑茶的含梗量有着明确的规定,例如要求茯砖茶的含梗量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十八之间。一定量的茶梗,能增加砖身内空隙,保证氧气充足,有利于品质的形成。此外,一定的含梗量更有利于砖内水分的排出,以及增加砖身的结构力和强度。
茶梗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铁观音一类的茶在加工过程中会较多保留梗叶,完成后再把茶梗捡出来。
茶梗对陈化的影响
茶梗对于普洱茶的陈化的影响,主要在于茶梗的内含物质。茶梗在普洱茶后期陈化的过程中,所含的茶多糖和茶氨酸会被逐渐消耗,和氧化降解之后的多酚类物质重新构成普洱茶的风味特点。茶梗的存在,让普洱茶在后期陈化过程中,变化更为丰富、特点更加明显。
因此,最后老骥再次强调一遍,如果你买的普洱茶中存在茶梗,并不代表这款普洱茶的质量不好。相反,如果一款普洱茶中有茶梗,对普洱茶还有很好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