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茶山今属勐腊县易武乡,包括乡政府所在地易武古镇的易田、高山、麻黑村委会、曼腊村委会、曼乃村委会等辖区。在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中,易武茶在普洱茶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易武茶山面积和产量均为古六大茶山之首
1957年,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首任所长蒋铨对古六大茶山实地考察写出的《六大茶山访问记》证实:莽枝又名勐芝大寨,与革登相距约7公里,周围地区不大,架布、习崆位于曼庄(曼砖)与倚邦之间,架布是个小村寨,仅产茶400余公斤,而习崆产茶更少,两地范围比勐芝还小,显然属于倚邦山;易武和基诺(攸乐)两地范围广、产茶多,按面积和产量,易武名列榜首,以此为倚邦、基诺、曼撒(今易武)、曼庄、革登。《勐腊县志》中说:“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勐芝)、架布、习崆等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李佛一编(纂)的《镇越县新志稿》中记载:“清嘉庆、道光年间易武茶区年产茶七万担……光绪二十年前后易武茶区产量为二万担。”道光十六年(1836年),易武至倚邦茶马古道所经过的磨者河上的永安桥修建完工,所立的碑文上写有“云南迤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产易武较多”,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迤南的经济利税主要靠茶叶,而茶叶产量易武最多。《西双版纳文史资料》第四辑中“古茶区分布情况表”表明:1912年易武茶区产茶5000担,比倚邦、曼洒、曼庄、革登四茶区产茶之和还多;1957年易武茶区产茶1250担,也多于倚邦等四茶区之和。因茶叶兴衰演变,史料文献中地名、产量记述有异,而易武茶山是普洱茶的主场地则是无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