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普洱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普洱茶产地之—南糯山古茶园

2025/4/24 22:00:19发布7次查看
南糯山,系傣语地名,“南”即水,“糯”即竹笋,是哈尼族集居地,位于格朗和乡东面,隔流沙河与勐宋茶山相望。南糯山海拔1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常年云雾笼罩,是个神秘的雾区。全年降雨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年雾日为120多天.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土壤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且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南糯山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由于雾日多,茶山常笼罩于云雾之中,故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具有“香气高,苦味淡,甜味重”的特点,全国名茶“南糯白毫”原料就生产于此,是众多古老茶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据传,南糯山先民植茶始于三国时期,种茶技术为诸葛孔明所授,距今已1700多年。古茶树面积1.2万亩,主要分布在半坡老寨,大都树龄200~500年,是西双版纳州乃至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古茶区,也是云南省机械制茶的发祥地。1938年4月,受云南省财政厅委派,白耀明到南糯山创办云南省思普区茶业试验场第二分场,采取梯台栽种。次年,建立南糯山制茶厂,从印度引进制茶机,机制出第一批红茶、绿茶,产品远销香港、缅甸、印度。古茶区内,生长着2棵树龄8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树,见证了南糯山先民悠久的植茶、制茶、用茶历史。
1951年8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南糯山成立,开展茶树地方品种调查工作。当时,在南糯山随处可见许多直径在0.3米以上、树高3~5米的栽培型古茶树,其中:3株主干直径在0.38~0.54米、高3.5~4米、树冠直径8米左右的大茶树。
1951年12月,科技人员在当地哈尼猎人的带领下深入山林中考察,发现了1株高8.8米、主干直径0.83米的古茶树,被尊称为“茶王树”。1953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分所的周鹏举实地考察了“茶王树”。1954年,在周鹏举陪同下,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慕名到南糯山考察“茶王树”。
1957年,南糯山修通简易公路,国内茶叶界许多专家、教授、学者不远万里,纷纷赶赴南糯山,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一起,对“茶王树”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论证,最终推断茶树王树龄达800多年,属栽培型“古茶树王”。1990年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南糯山参拜“茶王树”后,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欣然挥毫,留下了“南行万里拜茶王”的珍迹。随着考察、观光人员的增多,“茶王树”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树体也受到许多损伤。勐海县政府成立“保护茶树王管理委员会”,采取技术措施,保护和挽救茶树王。1995年“茶王树”不幸“仙逝”。
“茶王树”树姿开展,树幅9.6米,叶长16.7~20.9厘米,宽6.8~7.9厘米,侧脉11~14对。花色白中带绿,花冠直径3~4.1米,花瓣7~8片,柱头3~4裂。茶果呈三角形。叶芽长3.43厘米,一芽二叶重0.57克。鲜嫩叶内含茶多酚17.37%、水浸出物59%。老叶含茶多酚8.9%、水浸出物32.68%。
普洱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