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在成长,不同紧压形状和密度的普洱茶产品也越来越多。
不同于357克/饼的石模饼的大同小异,这些或称“铁饼”、“紧饼”、“玲珑饼”、“丹珠”、“龙珠”……的新兴个性化产品,因为多出于企业个体创新,没有形成统一的制作标准,因而各家都有不同的紧压密度,往往在冲泡上,时常让人拿捏不准。
往常冲泡石模饼的手法,因此并不太能通用于所有茶品。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从中寻找到一些通行的冲泡规律。
而找到一个好的冲泡方法,口感差价可能有好几百、甚至几千元。
为什么普洱茶不同的紧压密度,需要在冲泡上格外区分?
从左到右:同一款茶的石模饼、紧饼、铁饼。紧压密度依次递增。一般来说,密度越大的茶饼、茶条的压制更加紧实,前期冲泡时水分浸润茶叶的速度更慢,有可能外围的茶叶已经有水浸出物,但里面的茶叶还未浸润。
高紧压度的茶本身不同于散茶,第1泡往往不能充分浸泡,因而味道也不完整——
它不像绿茶散茶,比如西湖龙井,第一泡就已经泡出了60%的营养物质。
也不像岩茶类,比如大红袍,第一泡包含了工艺和原料的诸多信息,七八泡之后再回头来喝头道,对这道茶会有“恍然大悟”之感,且油润的汤感,回头再喝尤其惊艳。
也不像石模饼,在撬茶的时候,就已经可以把它拆得松散,常规泡的味道就已经可以很饱满地体现原味。
高紧压茶,比如像铁饼,如果也按常规的泡法出汤,它释放的速度会非常缓慢,一般第一泡可能淡而无味,前几泡也只能喝到一些细致的甜味。
而三泡之后,又可能在茶叶泡开之后,迅速爆发,滋味太过饱满——这就在前后形成了一个品饮落差。
沸水注入后,石模饼的第10秒,和第60秒的展开状态。
沸水注入后,紧饼的第10秒,和第60秒的展开状态。
沸水注入后,铁饼的第10秒,和第60秒的展开状态。可以看出,石模饼最快被“泡涨”,铁饼伸展速度则是最慢的。
所以因冲泡方法不当,出现的冲泡前期寡淡无味,中期闷太熟,导致茶苦涩浓强,后期出汤过急,水味重的情况,对于初入门的茶友而言,可能并不陌生。有些人甚至因此会误认为一款茶的协调度不够,耐泡度不高,甚至从此厌弃一款茶的可能。
怎么办?这就需要根据茶叶的紧实程度,适度醒茶。
从而让这泡紧压茶,尽快地被浸润、舒展,然后再在高温的激发下,更均衡地释放内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