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普洱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茶书《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

2024/4/2 8:26:54发布7次查看
书中内容摘要
西双版纳是祖国南疆的一块绿宝石,古时称为勐泐(傣语意为:“傣泐人居住的地方”),元代始称车里(蒙古语意为:“神秘的远方”),明代1570年称西双版纳(在傣语里意为12个行政单位)。
西双版纳是个以傣族为主体,包括汉、哈尼、拉祜、布朗、彝、基诺、瑶、佤、回、壮、苗、景颇13个世居民族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75%以上。
西双版纳是云南的古茶区,原住民族至少在1400多年前已开始人工种茶。据2004年普查,全州拥有100年以上古茶园13万亩,其中明、清两朝以前的古茶园有5万多亩。各民族植茶历史悠久,南糯山、布朗山、勐宋、易武等地还保留着800年以上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早在明代,茶业已是西双版纳的主要产业之一。
到明末清初西双版纳,澜沧江东岸、西岸的15座大茶山已经形成,茶园超过10万亩(澜沧江将西双版纳一分为二,江东岸的六个倚邦、攸乐、莽枝、革登、蛮砖、易武;江西岸九个南糯、勐宋、帕沙、贺开、布朗山、巴达、曼糯、小勐宋、景迈(现今属澜沧县惠民乡)。无量山、哀牢山、横断山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改土归流普洱府置建后,15个大茶山进入鼎盛,至今天还留存古茶园5万亩。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是一个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西双版纳离内地较远,与缅甸、老挝接壤,唐代属云南地方政权南诏国银生节度管辖。
追根寻源找普洱茶
唐代南诏、宋代大理国时期普洱名步日
元代普洱名普日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普日改名普耳
普洱茶,一词出现于明万历末年(1620年)
普洱茶历史上有两个重要阶段:
一是车里宣慰司阶段(标品紧团茶)
二是改土归流后普洱府阶段(标品七子饼茶)
这两个阶段不能分割
古茶园在车里宣宣慰司辖地上
普洱茶二百年前已名重天下,云南省茶科所有资料表明,直到1950年西双版纳还有10万亩明、清时期的古茶园。
六大茶山有几十个老茶号加工过这10万亩古茶园的原料。明代西双版纳应该实施过大规模长时期种茶的计划。所有古茶园包括五百年以上的古茶园竟如今人种的一般,没有哪一块连到境外去。六百年前边境六个宣慰司只有车里宣慰司在大力发展茶叶。
明朝从建立自灭亡的二百多年间北疆战事不断,为了对付蒙古的侵扰,每年都要用大量的茶来易马备战,明朝廷对茶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要用大量的茶去换云南要用的马。云南自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全境归顺明朝。明代茶法又规定,私人不能用茶去与西蕃人换马,宁远府(今四川攀枝花、米易、会理、盐源、木里一带)的马只可能是朝廷派人带茶去换。
“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真实可信
“普洱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府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檀萃《滇海虞衡志》清嘉庆四年(1799年)
西蕃其实并不全是西藏,还包括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北即今四川省凉山州全境,西蕃还有一部分属于吐蕃,吐蕃不产茶,吐蕃的西蕃人自然也就和南诏国的西蕃人一道喝银生节度诸山产的茶。
唐代,普洱这个地名尚未出现,何来的普茶?檀萃在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这段话时已在文章中阐明,他说的普茶是指的普洱府辖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大茶山地域上产的茶。并不知唐代六大茶山产的茶的茶名,只能用清代的茶名来叙述,实际指西蕃之用六大茶山的茶已自唐时。
明代,对西蕃人用西双版纳的茶已经有了很清晰的记载,“普洱茶”一词出现时,正是车里宣慰司管辖普洱时,车里宣慰司管辖12个版纳,茶都在普洱交易,六大茶山已开始有人进入收茶了,普洱那个地方已在加工紧团茶。明朝廷对云南茶开始收税征银。
到清代,记载西蕃人、西藏人用云南茶的事已非常多了。
史书为何记载普洱不产茶
为了证实普洱也产茶,普洱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主产区,经过10多年的寻找,在哀牢山、无量山上找到了大量千年以上的野生大树茶(但一直没有找到有2千亩以上连片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不包括景迈茶山,景迈茶山是二百多年前车里宣慰司送给孟连土司的公主陪嫁)
普洱、思茅也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古代,要在一定区域内建成一个大茶区、大茶山(茶园在万亩以上)做成一个大的茶产业,应该具务几个基本条件:一、土壤、气候必须适宜种茶;二、住民必须懂得种茶的方法和技术;三、要有长期安宁稳定的社会环境;四、要有发展大茶业的决策者、执行者、管理者。第一、二两个条件普洱、思茅完全具备,而第三、四两个条件实在欠缺。一千多年来,哀牢山、无量山地区,普洱、思茅一带没有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属地划来划去,战事频繁,没有一个强势民族长久统治这一地区,部落割据严重,没有一个可以控制协调这一地区的政权组织、社会组织。况且茶树是生长期较慢的植物,种下去要3年才能采摘,五百年前普洱、思茅当地人口不及现在的十分之一,生产工具又十分落后,几十年一百年是完不成发展万亩茶园的。
万亩茶园发展不起来,但普洱却是一个做商品交易的好地方,普洱周围有许多盐井,盐茶交易是传统贸易,大宗贸易。车里在普洱设交易市场最为合适。
1620年已有人在做紧团茶,“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明代澜沧江西岸的勐海山区种茶的哈尼人、拉祜人家中极少有铁锅、铜锅,他们煮饭多用土罐或竹筒,,那“蒸”而团之的普洱茶最早应是澜沧江东岸的普洱、思茅、六大茶山一带的人在做。
所以普洱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还是“蒸”而团之普洱茶之发祥地。
七子饼茶的起源
饼圆如月,每饼重7两(老称),七饼一筒,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云南七子饼茶。
如何得名?有圆圆满满多子多福之意,口送吉祥,有亲和感,有人情味,使人心暖情悦。
普洱府的成立是七子饼出世的前因。尹继善任云贵总督,将云南茶叶纳入国家法律管理。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中央朝廷正式批准颁布了云南茶法,茶法规定买卖云南茶叶需持“茶引”,每年发“茶引”三千,每引购茶一百斤。茶法还特别规定交易之茶需为圆饼状,每个圆饼重七两,七个圆饼为一筒,每筒49两,每筒征税银1分,每张“茶引”可买三十二筒(合老称约一百斤),上税银三钱二分,永为定制,也是为了计税方便,为了符合每张“茶引”核定的数量100斤,也为了云南输出的茶有一个统一的规格形状,这茶法催生了七子饼茶。“双七”就是云南茶的身份。
七子饼茶也可叫七子圆茶,它融合了中原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它有龙团凤饼的遗韵,有蒸而团之的技术,是典型的汉文化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体。七子饼茶是清代达到国家标准的国标茶。
说明:饼形茶清康熙年间云南石屏的汉人已会做,但那不能算为七子饼茶。在清代,必须要符合标准才能称为七子饼茶,饼形茶不等于七子饼。
民国时期普洱茶生产交易中心的转移
1911年清朝结束,新的经年开始,民国2年,云南省督府设普思沿边行政总局于车里(景洪)辖今西双版纳州全境,柯树勋任总局长,柯公任职十六年直到1926年去世,之后不久普思沿行政总局撤销。1927年西双版纳澜沧江以西6个版纳划分为车里、佛海、南峤三个县,县的成立也就是改土归流的结束,从此以后西双版纳的政权与内地完全一致,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快,汉人也可以自由的进入车佛南地区。
车佛南山门全开其吸引力很快就彰显出来,1928年,云南的四大商帮石屏帮、玉溪帮、腾冲帮、鹤庆帮全都聚集佛海,这种经济成分的组成其优势与竟争力已胜于易武,1937年佛海私人茶庄已达20家与易武不分高下,成为澜沧江西岸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
1938年云南的地方财团陆氏集团办的思普企业局南糯山试验茶厂是当时云南省政府开发佛海茶叶的大手笔,1939年南京政府财政部控制的中茶公司办的佛海茶厂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官僚资本集团孔宋财团在西双版纳的强势亮相。1939年至1942年佛海是云南省最大的茶叶加工中心和出口基地,易武失去了百年老大的地位,而此时的普洱、思茅已无法与佛海竟争了。
1939年4月范和钧奉财政部经济委员会之命来佛海建厂,为了垄断经营,范通过缪云台(缪嘉铭)、郑鹤春向孔祥熙建议,茶叶出口要由政府专营,1939年6月孔祥熙以财政部的名义下文,禁止私人运茶出境,茶叶外销权归中国茶叶公司。范和钧不露声色,一纸电文将六大茶山的几十个茶号控制住。
易武、普洱、思茅的衰,普洱茶生产、交易、出口中心转向勐海,洋人也在其中拨了杠。
佛海茶厂
1939年4月7日,范和钧先生和张石城先生二人对缅甸、印度的茶叶生产销售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筹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佛海实验茶厂作准备。考察结束从打洛进入佛海,开始作一切准备,这一年范和钧34岁,张石城24岁。
范和钧毕业于巴黎大学,张石诚毕业于清华大学,他们两人的学历时至今日云南省还没有那位茶厂厂长能与之相比,佛海茶厂从1939年底开工建厂,1940年9月正式批准成立。
孔祥熙的命令下达后,私人茶庄做久贸的事已是不可能的了。在佛海茶厂的牵头下,在李拂一的斡旋(斡wo旋:在当代国际交往中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之一)下,1940年10月佛海成立了藏销紧茶联合运销处,佛海的10几个私人茶庄都加入了联合运销处。连江对面的易武、思茅的私人茶庄也因茶运不出境也纷纷来找范和钧,要将茶交给佛海茶厂代卖。易武的同庆号、同昌号、乾利贞、李联号、思茅的鼎春利茶号这些在东南亚风光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大茶号都归归顺顺地来找范和钧联营。
思普企业局南糯山茶叶实验场的白孟愚提出两家合作生产销售红茶,建议商标用“云红”大面用“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佛海实验茶厂、思普区茶叶实验场”合制字样,最后中央派、地方派的明争暗斗告一段落,各办各的厂,各卖各的茶,只可惜“云红”商标谁也没用。
1940年2月佛海茶厂正在建厂房,范和钧边建厂房边收购各私人茶庄的紧茶、七子饼茶。范和钧还与可以兴、桓春、同昌号、鼎春利、广利、华康、新民等10多个茶庄订过长期供销合同,1940年9月佛海茶厂才被正式批准成立,到1941年1月25日止、佛海茶厂已发出紧茶7118驮。
佛海茶厂诞生在战乱年月,没有得到天时之利,又赶上新旧社会交替的时期,它仅存在了13年,它将主根和基石留给了它的继承者——勐海茶厂。
佛海茶厂1950年以前没用过中茶版商标
针对老茶。我们来了解。詹英佩老师在深圳时一位友人拿出他花3万多元钱买的一饼1939年佛海茶厂产的红色中茶牌商标(俗称红中牌)纸包的七饼,那位友人还一再说那是范和钧年代的茶。深圳这位茶友完全不知识,从范和钧先生到云南的那天起至佛海茶厂1948年完全停产为止,佛海茶厂每月的信件、电文、产、购、销各种凭证报表资料还完整地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中茶牌商标佛海茶厂当时根没用过。范和钧先生1942年11月7日离开佛海茶厂,之后佛海茶厂没有加工过七子饼茶(范和钧当厂长时佛海茶厂也没有加工过七子饼茶,七子饼茶是从各私人茶庄收购来又卖出去的。所以大家手中的老茶,一查便知。
云南人何时开始做发酵茶
个人对这章节的内容颇感兴趣,莫道茶事在2015年有幸结识了猿抱子古树普洱,也是机缘巧合,就是那样不经意间,我们发现了这个专为普洱茶发烧级茶友服务的茶品牌,2016年猿抱子上市一款我们期待已久的——1939旧制圆茶(2008年古树春茶原料,2010年进行装篮发酵,2016年成品,历时八年匠人之心。熟茶工艺,口感醇滑,汤底稠亮且红润,淡淡的药香与陈香相结合,自然挥发出来)了解普洱的朋友都会说,熟普渥堆工艺创制于1973年(也有人会说1975年),那1939年熟茶的工艺从何而来呢?我们就在此书中找到真正完整的答案。
说到熟普茶创制于何时,有人会说1973年,有人会说1975年,首创人的名字人们会说出一大串,吴启英、邹炳良、曹振兴、蔡玉得、候三、刀占刚,这些同志是20世纪70年代第一批到广东学习人工发酵茶的老专家和老技工。
1973年以前云南人是否做过发酵茶?我们来读两篇范和钧先生和李拂一先生留下的文章,范和钧的文章题目为《创办佛海茶厂的回忆》
在这段文字中范和钧先生已提写到紧茶发酵的事,对发酵天数、发酵温度都作了详细介绍,只不过那发酵过程是在布袋内进行。
1941年佛海茶厂的厂房布局中有发酵室一间,面积18平方米,红砖墙,洋瓦顶。我们再来看李拂一先生1939年写的文章《佛海茶业概况》
范和钧先生和李拂一先生说佛海紧茶时都说到发酵,除了范和钧、李拂一的说法外,还有紧茶发汗说,估计“发汗”是民间的说法。
佛海茶厂的修复者、勐海茶厂的竖牌人:唐庆阳
唐庆阳先生江苏南京人,1916年生,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
1951年的佛海茶厂,完全停产已近3年,35岁的唐庆阳要用双肩去顶住这快要溃塌的茶厂。
1951年11月14日是佛海茶厂新生的日子,1953年因佛海县改称勐海县,佛海茶厂也随之改名勐海茶厂。
他是云南现代化制茶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他是佛海茶厂的修复者,是勐海茶三的竖牌人。
古六大茶山
下面我们来详细阅读明、清来远近闻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以及澜沧江西岸古茶山兴衰的历史和发展前景。澜沧江东岸的六大茶山,我们到下期再继续为大家分享,詹英佩《古六大茶山》的详细内容。
南糯古茶山
20世纪50年代周鹏举先生和植物学家蔡希陶在南糯山石头寨发现了一棵树龄达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型的古茶树,茶王树树围2.4米。
南糯山位于勐海县格朗和乡东面,隔流沙河与勐宋茶山对望,从景洪到南糯山30分钟,从勐海到南糯山15分钟。南糯山是西双版纳历史最久、面积最大的古茶区,现存古茶园1万2千亩,在云南所有的古茶山中古茶面积居首位。也是云南机械制茶的发祥地、起始地。
南糯山是哈尼族的聚居地,与彝族、拉祜族有族源关系,是唐代以前从青藏高原迁入云南的民族。“南糯”在傣语里意为产笋酱的地方。南糯山现有17个哈尼族村,930多户人家。
南糯山有一个很出名的寨子——半坡老寨,在朝虾角脚(山名)的东面,面对景洪坝子,还可看到大勐宋古茶园,半坡寨出名,一是因古茶园多,二是那棵800年的树龄的茶王树就在这里。半坡是古寨,50年前还有100多户人家,20世纪80年代,留在老半坡的仅有20多户。这也是一个被古茶围满的寨子,有2千多亩古茶树。半坡寨左右两边各为竹林寨、丫口寨这里也有上千亩的古茶园。1986年国家实施科技扶贫项目“星火计划”,当时的云南茶科所所长张顺高带领科技人员在南糯山驻扎三年多,培训、指导家民新植园8000多亩(以“云抗10号”“云抗14号”为茶树品种),当地人都称张顺高为“当代孔明”。
帕沙古茶山
在以往介绍勐海古茶山的书中,认为南糯古茶山包括帕沙山在内。本书作者詹英佩实地考察后,南糯山和帕沙山都在格朗和乡辖区内,但隔山隔水各为一个村委会。南糯山与帕沙山两山相距30多公里(最近的一段,且无古茶园连接),在地理上完全不相连,帕沙有5个哈尼族寨子,老寨至少已有500年历史,分出的寨子已有七八个,连布朗山的新班章、老班章也自帕沙分出,帕沙是哈尼族在勐海县的另一个历史定居点。现在帕沙保存下来的古茶园至少在2千亩以上。
帕沙茶山在格朗和乡境内,格朗和为哈尼语,意为幸福、吉祥。帕沙山很大,绵延10多公里,北接苏湖,西接勐混镇的贺开,东与景洪市小街乡接壤,在行政区划分上是一个村委会,最大的老寨子100多户人家,最小的新寨也有30多户。
苏湖大茶村,中在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资料上称苏佛,离勐海县城23公里,在南糯山和帕沙山之间。苏湖虽然古茶园保留下来的很少,但今天的苏湖新式茶园已超过1万亩,茶园旁边是树林,树林旁边是竹林,竹林背后是村寨。早在1956年勐海茶厂便开始在苏湖收购原料,市场上那些被炒得价如黄金的“中茶牌”“大益牌”老普洱茶其中不少原料便来自苏湖。
贺开古茶山
位于勐海县勐混镇,东接帕沙茶山,南接布朗山茶山,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现在连片古茶园近万亩,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囡等拉祜族寨,贺开茶山是拉祜族聚居地(拉祜族原住在青藏高原,大约在公元750年~850年迁入云南。
贺开茶山最古老的拉祜族寨是曼弄老寨和邦盆老寨,曼弄老寨最大的古茶树树围已达210厘米,已接近南糯山800年的茶王树。邦盆老寨距布朗山的老班章仅3公里,邦盆老寨为拉祜族寨有120多户人家,年纪大一些的拉祜人还习惯喝烤罐茶(喝法是将干茶放进陶罐里放在火塘边烤热至焦,而后冲入开水待“滋”的一声响后将泡沫捊去,再将茶汤倒入竹杯里,烤罐茶茶汤清香回甘没有苦涩味,喝得再多也不会胃寒,体质再差多喝几杯也不会头晕、醉茶。
布朗山古茶山
位于勐海县布朗山乡,与贺开茶山相邻相接,布朗山面积有1016.34平方公里,东接景洪勐龙镇,西部接打洛,南部接缅甸。是布朗族聚居之地,17000多人口中,布朗族占65%,哈尼族占20%,拉祜族占11.8%。布朗族是云南的土著民族。在滇南、滇西南的20多个县只要有布朗族居住的古寨就一定有古树茶,这种现象云南人称为“濮人种茶”。
布朗山最大的“濮人茶园”在老曼峨寨,老曼峨寨是布朗山最大最古老的布朗族寨,现有128户布朗族聚住。布朗人在老曼峨一住就是1300多年。这里3200亩古茶树铺展在山坡上,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茶树在老曼峨生长着,陈列着。
布朗山另一个大面积古茶区在班章,班章在傣语里意为有桂花树飘香的地主,分为新班章和老班章两个寨子,均为哈尼族,新班章离老曼峨10公里,老班章离新班章10公里。勐海人说的班章茶一般指的是老曼峨、新班章、老班章三个寨子的茶。班章两个寨子古茶园还有二千多亩,主要分布在从老班章到新班章的古道两旁。班章茶耐泡,外形在勐海数第一,银亮的毫尖压在七子饼上养眼悦目。老班章靠近贺开茶山,离邦盆仅3公里。
曼新竜也是古茶园的寨子,离乡政府所在地勐昂约10公里,这个林遮竹掩的寨子现有40多户人家。目前还保存有三四百亩古茶园,大多在六七十厘米的古树树围。曼新竜的茶无论汤色和口味都不同于老曼峨,曼新竜的茶汤色明黄,用瓷杯冲泡后杯底的香气可持续2分钟。
布朗山是边境乡,南部与缅甸接壤,紧靠边境线还有一个布朗族大寨——曼糯。也是古寨,有四五百年的历史,现有100多户人家。寨子背后的山坡上还有100来亩古茶园,大多被矮化改造过。
巴达古茶山
位于勐海县西部,东接勐遮坝,南接打洛,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明、清时期巴达在十二个版纳中属于勐遮版纳,民国时期划归五福县(后又改为南峤)。2005年巴达与西定合并统称西定乡。1962年云南省茶科所的张顺高、刘献荣两同志在巴达贺松寨背后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一棵树龄达1700年的野生大茶树。巴达是西双版纳州野生古茶树资源最集中的区域,2004年证实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原始古茶树群落6000多亩。巴达也有大面积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分布在各个布朗族村寨。巴达为布朗语意为有仙人脚迹的地方,居住主要是布朗族和哈尼族。
巴达古茶园最多的是章朗,现有244户人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历史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寨子,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历史。章朗的古树茶树围在七八十厘米的占多数,茶树大多没有砍过梢尖,树高五六米,采摘不易。章朗的缅寺是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寨子中建得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缅寺。
曼迈兑也不少,离章朗20多公里,也是一个布朗族大寨,现有114户人家。四十年前还有上千亩的古茶园,如今仅剩下一半了。1989年勐海茶厂在巴达建万亩茶山,其3号基地便是在曼迈兑,从曼迈兑到西定乡政府20多公里路两边的山坡上都是茶园,勐海茶厂的1号基地、2号基地、3号基地都在这条路两边。
2005年巴达与西定合并统称西定乡,西定的云海是西双版纳州的一张旅游名片,民国时期西定乡曾叫旧笋乡,旧笋大寨有100多户汉族,五十年前旧笋后面的山上有不少大茶树,1958年开地时都砍完了。西定乡还有一个汉族寨叫帕蚌村,离旧笋大寨仅5公里。
勐海勐宋古茶山
位于勐海县勐宋乡境内,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勐宋在清代与南糯山同属车里宣慰司直管地,民国时期属车里县。勐宋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
勐宋古茶园大多为拉祜族所种。民国20年有从勐腊易武迁来的汉人陈玺、陈碧在勐宋曼迈开茶庄做紧茶。1941年佛海茶厂曾在勐宋建过茶叶初制所,设过茶叶收购站。如今保存下来的还有三千多亩,主要分布在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腊卡等寨子。
保塘离乡政府约10公里,保塘分新寨和老寨,是勐宋乡最具代表性的古茶村。保塘新寨因茶而衍生的寨子,全寨70多户人家,90%为汉族,说是新寨,也有100多年历史了。1公里便到保塘旧寨,是拉祜族寨,现仅有20多户人家,最大的茶王树高达10多米,围径已有210厘米。新、旧寨古茶园连为一体,面积一千多亩,茶树很密,大至两人合抱,小至碗口粗。
南本也有大面积古茶园,原为拉祜族,清末汉人迁入南本。
从保塘山道前走5公里另一个大茶村坝檬,也分新寨拉祜族寨、老寨哈尼族寨,都有零星古茶园。坝檬背后便是西双版纳的最高峰,海拔2240米的滑竹梁子,站在滑竹梁子峰顶可以将勐海的七个茶山尽收眼底,大面积的古茶树则在滑竹梁子的山腰上,从寨子到大茶园要爬3个小时的坡,现在保存的古茶园两千亩是肯定有的,滑竹梁子离县城七八十公里,交通不方便,这片大茶园茶叶售价比南糯山要低一倍。
滑竹梁子北面便是大曼吕村委会,顺着土公路20公里便到大曼吕。盆地四周已没有古茶园,但大曼吕有四五千亩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种的新式茶园,大曼品土壤不知富含什么元素,产的茶无论新老口味都非常香,做发酵普洱茶味特别好。“大益牌”普洱茶不少原料就购自大曼吕。
腊卡茶也是熟悉勐海茶的人知识的一个茶名。腊卡茶历来是勐宋价格最高的茶,在勐海的名气可以和南糯山、班章茶比肩。腊卡茶产自大曼吕的腊卡寨,离大曼吕盆地还有5公里,位于勐宋乡与勐往乡交界处,全寨107户人家。1981年时任勐海茶厂的厂长唐庆阳先生为了发掘恢复西双版纳的传统茶品,深入腊卡寨考察,将腊卡竹筒茶重新发掘、整理、制作出来,取名“竹筒香”。腊卡寨海拔很高,古茶树的叶片比较少,像中、小叶茶,茶叶香气确与勐海其他地方有些不同,现在腊卡寨仅存三四百亩古茶园,新茶园也不到五百亩,因产量不多,身价更高。
勐宋乡是勐海县的重点产茶区,古茶园多,新茶园也有近3万亩。勐宋乡有7个村委会,143个自然村都有新式高产茶园。至2006年已有20多家茶厂在勐宋设点收茶。
曼糯古茶山
曼糯古茶山相对陌生,过去很少听说过。近10年来各种媒体介绍勐海茶叶聚集点多在南糯山、布朗山、巴达山、贺开山、极少有曼糯茶山的消息。它不连南糯山,不靠布朗山,也不接巴达山,它独坐勐海县最北端,距勐海县城100多公里,从县城去看它不容易,顺着澜沧江找它则容易得多。澜沧江流出思茅便进入西双版纳,进入后滋润的第一块土地便是勐海县勐往乡,曼糯便在这里。曼糯在勐往乡境内,民国成立后勐往改为临江县,后又改为临江行政区,曼糯随其划转。曼糯是勐往乡最大的布朗族聚居地,从澜沧江迁过来,有400多年了。曼糯现在有3个寨子,大寨(布朗族90多户)、上寨(汉族30多户)、中寨(汉族与拉祜族10多户同住)。古茶园分布于寨子旁边及四周的山坡上,半公里便宜可看面成片的古茶园,曼糯的古茶园面积大但损毁比较严重,成林连片的少,茶树分散,至今曼糯留下的古茶园仍还有2000多亩。
景洪勐宋古茶山
西双版纳的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勐宋地名,一个在勐海县勐宋乡,一个在景洪市大勐龙镇国境线旁。一、勐海的勐宋是个乡名,版纳人称为大勐宋;二、景洪市的勐宋是个村委会名,版纳人称之为小勐宋。大多数人道先想到是大勐宋,小勐宋往往被人遗漏。
景洪的小勐宋古茶山是云南也是中国最南极的古茶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车里改称景洪,小勐宋随之。小勐宋茶山没有受到多少人为摧残,几千亩古茶树长得枝繁叶浓,美的不行。小勐宋是合尼族在景洪市辖区最大的聚居点,勐宋村有11个自然村,其中10个为哈尼村(由11个姓的家族组成,2400多人口)。(勐宋在傣语里意为山顶小坝子)小勐宋的古茶园比较集中且连片,2004年估计古茶园5000多亩。苗锄山和曼迁老寨遗址是哈尼人到小勐宋最早的定居点,苗锄山有棵茶王树树围已达1.8米,周围也有树围1.2以上的,曼迁老寨遗址附近有100多亩古茶园,是小勐宋最具代表性的古茶园。小勐宋的古茶有两个品种,一种苦味极淡,勐宋人称它为甜茶,一种苦味极强,勐宋人称之为苦茶。苦茶在西双版纳是孤品,只有小勐宋才有,入口时苦得像清热的中药汤,但只要让茶汤进入喉内,几秒钟后一股回甜便溢满口中,苦茶余味比甜茶还甜。今天走在小勐宋街上,只要看到外地人,十有八九是去买苦茶。小勐宋的水是西双版纳最好喝的水。
景迈古茶山
车里宣慰司过去有15个大茶山,今天西双版纳州境内只有14个大茶山,因景迈茶山已不属西双版纳管辖,划归了澜沧县。过去车里宣慰嫁公主时常将土地、山林作为陪嫁,当做女儿采邑地送之,而景迈茶山则是清乾隆中期车里宣慰与孟连土司联姻嫁公主时作为公主的陪嫁送给孟连土司的。
景迈茶山现属澜沧县惠民乡,与勐海县勐满乡相邻,现在还存有1万亩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村寨,景迈茶山古茶园为布朗族所种。
芒景是景迈茶山最大的布朗族寨子现有113户人家,景迈的傣族寨现有170户人家,两个寨子相距约九公里,古茶园在山顶的平坝上连为一片,这片古茶园是云南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景迈茶山的茶,茶味柔和,多投些茶汤也不苦涩,芽尖茶是珍品,毫厚银亮。从澜沧县县城或从勐满乡驾车2小时便可到达景迈古茶山。
看了之后,热血沸腾。云南普洱茶,茶人不懂些普洱何为茶人?很多朋友都知道普洱知识近几年越来越杂,各种不同说法纷纭而出,我个人相信书本,这是经过作者实践和考量,又经过审核才出的知识。所以大家在听各家杂谈的同时,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至于到最后,脑子中已完全是一盆浆糊了。
每一个地区,代表了一种文化,茶是实体,可以喝到摸到看到,文化只能用心去体悟。希望大家能跟随莫道的脚步,让我们共同学习,专注阅读!
普洱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