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曾流传一种说法,普洱茶的最佳适饮仓储期限是十年,超过了这个年份茶品就会开始走下坡路,事实真的如此么?
从科学角度出发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一个从产生、发展到衰亡的过程,茶叶亦不例外。当茶叶存储到一定时限之时,其中所含有的一些有益物质应该会降解乃至消失,因此茶叶一定有其保存期限,关键在于这个期限的长短,它取决于茶叶的种类、制程、存储条件以及品饮者的品饮取向。
单以普洱茶为论,以目前可以品饮到的茶品看来,五十到一百年的普洱茶还是存在的。当你以鲜爽度或口感香甜作为对茶质衡量的标准时,这些老茶无疑都是“过期”的。当品饮者无法体会老茶的内涵与价值时,他亦不会喜欢这些老茶。而当品饮者能够喜爱这种茶品中蕴含的沧桑岁月,或是因体质问题偏向于选择刺激性较低的茶品时,他对于老茶的接受度也会较高。
普洱茶的品饮年份上限到底是多少?是十年、二十年抑或五十年?除了茶品自身的状态,品饮者的个人取向也会影响评价的结果。以当下能够接触到的茶品而论,百年左右纯干仓仓储的大小树混采的号级茶,在重手泡试茶时仍具有一定的苦涩度,可见其内含的活性物质仍有一定程度的留存。一些茶学方面的学者以绿茶的视角来厘定普洱茶的可饮用年限,无疑是以对于新鲜蔬果的评判标准来探讨陈年白酒能否饮用的问题。
因此对于品饮者而言,应该以年龄、性别、体质、所处环境等来决定自己所适饮的茶品。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或许无法理解老茶背后的历史与悠远,耋耄老者也无法承受当年新茶的刺激性。茶品选择应同时顾及茶品的差异性与选择主体的差异性。
由于普洱茶的兴盛,特别是饮陈茶的习惯兴起于近代,故而缺乏历史上对于普洱老茶品饮价值评价的极限数据。以目前积累的经验数据来看,制程正确的普洱茶,其品饮年限是超过人类平均寿命的。因此我们在当下讨论普洱茶的品饮期限时,应更多注意其茶种、制程、仓储等因素对于茶品品质的影响。
还有一种情况会造成对普洱茶仓储年限的偏见,就是专业程度的缺失与信息的极度匮乏。很多时候一些茶友是在品饮了人为造假的假老茶并感受不佳之后,对所有的老茶产生了一概而论的错误见解,与之类似的还有坊间部分人士对于湿仓的偏见。只能感叹,当专业能力与逻辑辨析能力缺位时,他们只能遗憾的与好茶和真知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