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拂一先生1901年生于普洱市宁洱县,民国时期曾在车里(今景洪)佛海(今勐海)任职,对当地历史文化多有研究和著述。
在他1939年写的《佛海茶厂概述》有筑茶的记录:佛海茶叶制造,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将茶叶采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于竹席上反复搓揉成条,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别品质装入竹篮。入蓝需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齑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箨(俗称饭笋叶)一人立蓝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层层紧密是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然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通称曰“散茶”。制作商收集“散茶”分别品质,再加制为“圆茶”、“砖茶”及“紧茶”。
这是关于"筑茶"较详细介绍。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信息:
一、普洱茶加水发酵工艺历史久远,并非是"广东人发明,云南人又去学来完善后形成熟茶工艺"。
二、普洱茶加水发酵是勐海茶厂首创,还是借鉴之前已经有的普洱茶工艺,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资料。
三、李拂一先生所讲的"筑茶"工艺,只相当于普洱茶的轻度发酵,与现在的熟茶发酵比,工艺与发酵度存在较大差别。
四、筑茶经过轻发酵后,汤色已经达到"暗褐色",用这种原料压制成的紧压茶,可以用比较短的时间达到褪苦涩、汤红味润的效果。减少了普洱茶存放到好喝的时间过程。
五、虽然有"筑茶"工艺,但并非像有些人对"筑茶"工艺所理解的那样"普洱茶过去都做过轻发酵"。其实,"筑茶"轻发酵工艺在当时也只是"小众"化工艺,成品也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普洱茶成品,尤其是私人茶庄所生产的,我们现在称为"号级茶"的成品,并没有做过"筑茶"轻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