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易武,懂茶的人首先会想到的是易武古树茶那“香扬水柔”的独特口感以及“易武为后”的茶叶地位。说起易武文化,对于不关心普洱茶历史的人来说想必知之甚少,这里就由小编给大家说一说易武茶文化的故事。
易武茶之所以能兴盛完全得益于易武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位置。这里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天然就是产上等茶叶的好地方。再加上外地客商到易武设厂制茶,带来了先进的制茶技术,自然就生产出让人难以忘怀的精妙茶品。
商贾的云集促使易武地区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茶号,比如瑞贡天朝的车顺号就是易武繁荣的见证。到了清中期在易武古镇制茶的商家过百家,每年春季来易武收茶的商家多达数万人。渐渐的形成了以易武为中心的茶马古道,当时比较著名的线路有“易武—老挝—越南—香港;易武—老挝—万象;易武—老挝—泰国;易武—大理—拉萨;易武—昆明—北京。”由于这些线路的形成,使得易武地区不同等级的茶可以满足当时社会不同阶层人的需要。上品供应皇亲国戚,中品供应富商地主,下品供应边民。当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开始和易武有交集的时候,易武地区的兴盛达到顶峰。
这时候除了云南本地的石屏人大量迁往易武地区种茶以外,不少做茶叶贸易的汉人和回人也开始迁入易武地区并种植茶树。易武著名的“弯弓大寨”便是当时在易武地区种茶的汉人和回人共同建立的寨子。
到清中期,易武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个时候的易武已经不光是茶叶的集散地,更是文化胜地。每年新茶下来的时候,来到易武的茶商以及本地的居民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这时候不光是易武地区的茶农,就连“攸乐”、“戈登”、“倚邦”、“蛮砖”、“莽枝”的茶农都纷纷带着自己的茶叶前来斗茶。希望自己手中的茶叶能在斗茶大会中胜出,成为朝廷的贡茶。
到了清末,易武进入了巅峰时期。清光绪四年,易武各茶庄、社会人士商量决定集资建盖石屏会馆以及重建关帝大庙。新建成后的关帝庙规模比原来的旧庙大,它由大殿和中殿组成,中殿至今尚存。在以后的岁月里,茶庄人士还多次集资分别加盖各殿,共建盖了孔明、关圣、观音、弥勒、药王、子孙、山神、土地、财神等殿十八间。关帝大庙的建成也标志着汉族文化和云南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人们不分民族每到丰年过节,都会到庙内祭拜关羽、孔明、观音等,保佑家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马帮在行走茶马古道前,也会来祭拜,以保佑出门在外平平安安。
到了清末民初,由于清王朝的没落,贡茶制度的消失,同时思茅地区大面积疟疾的爆发。易武古镇一下子从极盛没落至极衰,直到近几年,普洱茶的兴盛使人们的视线再次回到易武这个古镇上来。目前专门做易武古树茶的有“易武福元号”、“车顺号”以及“复福元昌号”几个品牌。其中以“易武福元号”最为突出,旗下的产品覆盖几乎所有易武地区的山头,价格从低到高也能满足各阶层人士的需求。如果您有兴趣感受易武茶的韵味,不妨一试易武福元号的普洱茶。